
「阿奇哥哥,手扶梯真的會自己動嗎?」四年級的小光好奇的問志工哥哥。「會啊,你為什麼會問這問題?」大哥哥更好奇。「因為我從來沒看過也沒有坐過手扶梯」小光天真的說著。
像小光這樣的孩子,在雲林的偏遠地區還有許多。根據教育部統計,雲林縣是全台灣偏鄉學校總數最多的縣市,高達113所,其中107所為偏遠學校、6所為特偏學校。相較都巿,這裡不僅學習資源少,平均師生比也低於一般學校。
偏鄉的問題除了資源缺乏,許多家庭也面臨隔代教養或經濟弱勢的困境,愛網基金會於2018年在雲林馬光設立第一個關懷中心,因為看到這些家庭的孩子們下課後缺乏陪伴,開始了課後輔導,讓孩子們有個地方寫寫作業,帶他們玩遊戲活動。
一開始就在馬光關懷中心服務的謝孟均主任回憶,他和妻子從台北來到馬光,發現這個村落生活雖然還算便利,但是他們若要到巿區,就要花半小時以上,騎著摩托車,經過大片荒涼偏僻的稻田,來回至少一小時,簡直就像遺世獨立的村落。
謝主任發現,這些孩子除了學校,沒有地方可去,村子裡也沒有太多活動;有些家長忙於生活無暇顧及孩子的課業,更別說隔代教養的孩子更缺乏教育與陪伴。對這些孩子們來喝說,他們的世界彷彿只有這個村落這麼大,生活刺激非常不足。

因為看到偏鄉資源的匱乏,愛網基金會於2019年啟動了「偏鄉國小進校服務計劃」。針對學校人數小於50人的小型偏遠學校,謝主任逐一電話拜訪,主動向校方提出服務計劃,協助學生下課後寫作業。他驚訝的發現九成的學校都希望幫助學生上英文課,一方面是學校裡缺乏外藉老師資源,另一方面是偏鄉的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學英文要做什麼?」謝孟均主任說,放眼所及,偏鄉的工作大多是勞力謀生,甚至在廟會做陣頭。
然而,學習能為孩子們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讓他們看見世界如此豐富,看見未來的無限可能。「透過他們,讓學生能接觸外界,也提供學習美語的機會,對偏鄉小學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學校的老師非常感謝愛網基金會提供這麼寶貴的資源。
為了能進校服務,愛網基金會到雲林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召募大學生,非常令人感動的是有許多學生加入這個計劃。謝孟均主任說,每一年愛網基金會平均可召募約80-90位大一新生,而第二年參與的學生就升格為導師;每個學校由一位導師帶2-4位大一新生進校服務。愛網基金會除了提供大學生空中英語教室的教材,也培訓大學生帶班技巧、設計教學方案,讓大學生具備進校服務的能力。
短短5年,愛網基金會已深入雲林7個鄉鎮共14所學校服務,每周有約98個大專生陪伴約273位偏鄉小學的學生學習英文。課後的寫作業、上英文課成為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每逢大學期中或期末考,就會停課1-2周,孩子們總是在恢復上課後,衝到校門邊,等著大哥哥大姐姐來。

「我要努力上進,長大後像哥哥姐姐一樣的善良」、「我想要當英文老師,以後回到家鄉,教像我一樣的孩子」,許多孩子從不想進教室,到轉變為喜歡上課,期待見到大哥哥大姐姐,甚至許下願望要成為一名老師回鄉服務。
愛網基金會的偏鄉小學進校服務計劃,為這些孩子們開啟一扇看見世界的窗,讓他們的夢想不因地理偏遠而遙遠,更讓這些孩子們從哥哥姐姐的陪伴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與幫助,因為「愛」使一切變為「可能」。
謝孟均主任說,雲林縣還有很多偏鄉小學,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願意加入這項計劃,一起來幫助這些偏鄉的孩子。愛網基金會誠摯邀您一起為孩子們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只要每天省下一杯咖啡,每月捐款1,000元,您的支持就能幫助1個孩子擁有每個月16小時學習英文的機會。